logo

设为首页  |  加入收藏  |  联系我们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医疗动态 >> 新闻内容医疗动态

食疗控压——高血压患者应该这样吃

发布时间:2023/2/28    浏览次数:304    选择字号:   

近年来,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,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寻找可以有效控制血压的方法时,除了药物治疗、运动治疗以外,在日常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,这样才能让血压维持稳定。

今天,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(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)高血压科医护团队,就给高血压病友们科普一下“个体化饮食调护控制血压的重要性”。

高血压的病位多在于血脉及肝、心、肾,以虚者居多,阴虚则肝风内动、血少则清窍失养、津亏则髓海不足,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眩晕。其次,痰浊中阻、或瘀血阻窍,亦可发生眩晕、头痛。从“药食同源”和“药食同治”的中医养生原则来看,药膳堪称现代治疗高血压的一个新途径。

微信图片_20230301094942.png

中医将高血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证型:肝火亢盛型、阴虚阳亢型、阴阳两虚型、痰浊壅盛型、气虚血瘀型、肝肾阴虚型。故高血压的饮食调养不能千篇一律,要有选择性地食用适合自己体质的药膳。

1.肝火亢盛型

证候特点:阵发性头晕头昏、头痛、性情急躁、面红目赤,口干、口苦、便秘、溲赤,舌尖边红、苔黄、脉弦有力。 

对证食疗药膳:菊花粥——菊花5克、粳米100克,将食材洗净,与水一起放容器内熬煮熟透即可使用。粥中菊花性辛、甘、苦,微寒,可疏散风热、平肝明目、清热解毒,加入粳米养阴和胃,平肝滋阴。

微信图片_20230301095028.jpg

2.阴阳两虚型

证候特点:阵发性头晕头昏、头痛,阵发性面项潮红,有时烘热,有时怕冷、体倦乏力、腰膝酸软、全身不适,心烦自汗、失眠、舌淡少津、脉弱而数。

对证食疗药膳:银耳莲子粥——银耳5克、将银耳用温水发透,鲜莲子40克,与水一起放入砂锅内共煮,开锅后改文火加入冰糖,煮熟即可食用。银耳养阴润肺、益气生津、滋补阴阳。莲子可益肾固精、养心安神。

微信图片_20230301095032.jpg

 3.阴虚阳亢型

证候特点:阵发性头晕头昏、头部空虚感,头痛、耳鸣、腰膝酸软、面部潮红,五心烦热,易怒、心慌、失眠、健忘、乏力、目涩、头重脚轻。舌红而干,薄苔或少苔,脉弦细或沉细。

对证食疗药膳:百合莲子羹——小米50克、百合干25克、莲子25克,冰糖适量。把百合干和莲子用热水泡软,小米淘洗干净,将水烧开放入准备好的食材煮沸后改用中火,继续熬制成粥,放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。三者均有很好的滋阴养血之功效。

微信图片_20230301095036.jpg

4.痰浊壅盛型

证候特点:阵发性头晕头昏、头痛,头重如裹,胸闷、心慌、失眠、痰涎,口淡食少,舌胖苔腻、脉滑。

对证食疗药膳:荷叶小米粥——鲜荷叶两张、小米50克。先将荷叶洗净,水煎取汁,入小米煮成粥即可使用。荷叶具有利湿化痰开窍之功效,小米健脾利湿,和胃安神之功效。

微信图片_20230301095039.png

5.气虚血瘀型

证候特点:阵发性头晕头昏、头痛,走路轻浮无力,心悸气促、面色咣白,面部或双下肢水肿,肢麻或偏瘫。舌质淡嫩或紫暗,有瘀斑、瘀点,苔薄白或无苔、脉沉。

对证食疗药膳:山楂汤——山楂10枚洗净打碎,放入砂锅中,加适量水,并入红糖同煎煮,至果烂为宜。山楂有消食和胃、强心降压、活血化瘀之功效。

微信图片_20230301095044.jpg

6.肝肾阴虚型

证候特点:阵发性头晕头昏、久发不已、头痛,视物昏花、双眼干涩、腰膝酸软、失眠多梦、心烦口干、滑泄耳鸣。舌红少苔,脉细弦。

对证食疗药膳:枸杞山药粥——枸杞10克、鲜山药100克、小米50克,三者洗净加水炖煮,待小米煮成粥即可食用。小米具有很好的和中宜肾作用,山药能补虚、滋精固肾、除烦热,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,三者可有效治疗因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、腰膝酸软等症。

微信图片_20230301095048.jpg

高血压科医护团队提醒广大高血压病友,辨证食用药膳可以辅助降压、改善病情,但是还要注意谨遵医嘱规律用药、适当运动、调节情志,这些对于平稳控制高血压也很重要。

 

高血压科简介

高血压科是我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病学重点学科、国家中医临床心血管重点专科、河南省高血压(专病)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的建设科室之一。高血压科现有床位70张,医护人员30余人,现有学术带头人邓启华、学科带头人郭泉滢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名老中医2名,高级职称12人。

特色疗法:根据“同病异治”“一证一方”的中医辨证施治原理,配合我院研制的降压宝系列中药制剂,在纯中医药治疗早期高血压、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、颈五线五联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、铺药灸疗法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、八髎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更年期相关性高血压及“经络四联疗法”绿色降压、疏通血管、保护心脑肾、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方案;辐射全省的“医联体”协作网络,惠及更多基层病患。

服务热线:0371—66348851

(供稿 : 段真真    审核:郭致远)

医院简介 | 资料下载 | 健康讲座 | 院容院貌 | 联系我们 

主办单位: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(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)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城北路7号 邮编:450004

联系电话:0371-66322590 Email:hnitcm@163.com

豫ICP备18040360号 技术支持:维康软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