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设为首页  |  加入收藏  |  联系我们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医疗动态 >> 新闻内容医疗动态

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培旭:深研中医,济世慧生

发布时间:2020/4/24    浏览次数:4047    选择字号:   

【核心提示】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。坚持“大医精诚”服务理念,把解除疾苦作为终身的信念与追求。坚持临床,总结创新,勇克难题,诚信为医。


一、基本情况:李培旭,男,医学硕士,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,河南省中医管理局1996年“112人才学术带头人”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“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”,2013年“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”;201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,建立“李培旭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”。他长期从事中医医疗和研究工作,擅长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病、痛风性肾病等,以及一些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。

他历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助理、医政科长、心肾病区主任、肾病研究室主任,兼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;发表学术论文53篇,编写著作10部;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、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河南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。

他创立了“肾有实证论”,倡“肾病升降失常说”、倡“穷必及肾说”;提出肾病治疗,三因制宜、慢性肾炎,久漏宜通、慢性肾衰,升补元气等的理论观点;总结创制治疗肾病验方71首;率先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研究,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医肾脏病专著《中医肾脏病学》;发起成立了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,是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奠基人之一。

二、学术思想:行医47年,李培旭始终遵循中医成才规律,溯本求源,精研经典,勤求古训,旁及诸家;中西汇通,博采众长,垛实基础,积淀经验。他平均日门诊量60多人次、中医治疗率100%,连年获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门诊人次和使用中药饮片奖。

经典著述引关注

深耕于中医肾病学学术与科研的李培旭,著述较多,《中医肾脏病学》《李培旭肾病临证验方验案》《李培旭良医十四讲》为其中的代表。

《中医肾脏病学》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肾脏病专著,全书共分四篇:中医肾脏病基础、肾脏疾病的中医证治、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、肾脏疾病的综合治疗及其它。该书的编写以突出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之独特优势为主旨,每种病均采用概述、病因病机、辨证施治、单方验方、预防、诊疗标准及研究状况的形式编写。

《李培旭肾病临证验方验案》是李培旭从医43年的肾脏病临证经验总结,选编了20种肾脏疾病。全书突出以法统方,主张活用“通、利、疏”与“补、涩、固”等法,突出中西医病与证的结合、脉症与实验室检验指标结合,突出中药性味功能与中药药理研究结合。

《李培旭良医十四讲》以“李培旭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”的讲座为基础,对讲座内容进行整理汇总而成,遵循中医良医成才规律和中医传承发展规律,围绕中医人才培养,系统整理了良医成才之路、总结了十位有代表性中医医家的学历、经历、医学成就与现代运用,并对肾的生理与现代研究、肾的气机升降以及兵法与中医等进行了深入论述。

诊治理论有建树

李培旭创“肾有实证论”。他认为中医“肾无实证”说广泛流传于中医界,以致现在的《中医诊断学》教材脏腑辨证中也只有肾虚证。在《中医内科学》教材脏腑病机病证中说“一般而论,肾无表证与实证,肾之热属阴虚之变,肾之寒属阳虚之变”等,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中医对肾病的辨证思路、影响了中医对肾脏病的正确治疗。

李培旭介绍,《素问·调经论》曰:“百病之生,皆有虚实”。五脏六腑皆有虚实,肾脏怎能例外,而只虚不实?中医也早有“肾风”“肾积”“肾着”“肾水”,以及热扰精室之遗精、风邪内舍之风水、湿热蕴结之尿浊、湿毒壅阻之关格等,这都是肾实证。再从现代临床看,无论原发性肾小球病、继发性肾小球病、尿路感染,以及肾结石等,中医辨证都有实证。这些都充分肯定了肾实证的客观存在。“肾有实证论”就是针对“肾无实证论”而提出的。

李培旭倡“肾病升降失常说”,提出“升降出入”是肾脏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,也是肾脏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重要体现。中医的肾脏与西医肾脏是指同一脏器,只是认识的角度和方法不同,而出现了一定的区别,但其实质是一致的。肾脏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通过升降出入来完成的,都是通过不断的升降出入,才保证了肾脏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。一旦肾脏的这一升降出入功能失常,就会出现异常的病理变化,而发生肾脏疾病。因此,对肾脏病的治疗,升降出入既是治病用药的总纲领,也是贯穿于肾脏病治疗全过程的总治法。

同时,李培旭还倡“穷必及肾说”。他谈到,《景岳全书·虚损·论证》曰:“虚邪之至,害必归阴;五脏之伤,穷必及肾。”这是说外邪伤及机体,邪气会由表入里,病情会由阳经传人阴经;而五脏疾病,在其病变过程中,日久则会伤及于肾,造成肾脏病患。肾主一身之阴阳,肾之阴阳是各脏腑阴阳之根,肾阴滋养五脏之阴,肾阳温养五脏之阳。所以,五脏病无论阴虚、阳虚,日久都会伤及于肾,导致肾阴、肾阳虚弱。再从现代医学来看,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过敏性紫癜、乙型肝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痛风等疾病日久也都会伤及于肾,造成肾脏病患。“穷必及肾”不仅揭示了一些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,并且为一些肾脏病的治疗采取“多脏合治”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
明辨证因创新方

李培旭在治疗肾脏病过程中,善于化裁古方,创制新方。他创造的新方多是在明辨证因的基础上,参考古方,精选药物,讲究配伍,然后通过多次实践,把方剂相对固定下来,举隅如下:

急肾宣解汤

组成:桑叶15g杏仁10g桔梗10g牛蒡子15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鱼腥草30g(后下)冬瓜皮30g 玉米须30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轻清宣上,解毒利水。

主治:急性肾小球肾炎。证系风热袭肺,水湿泛滥。


慢肾化利汤

组成:益母草30g 泽兰10g 地龙20g 当归10g穿山龙30g 仙鹤草20g 炙甘草10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活血化瘀,利水消肿。

主治:慢性肾小球肾炎。证系瘀血阻络,血瘀水停。


膜性温肾利水汤

组成:淡附子15g(先煎)桂枝10g 生晒参12g 泽泻10g车前子30g玉米须30g水蛭10g 炙甘草6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温肾助阳,利水消肿,逐瘀通络。

主治:膜性肾病。证系肾阳虚弱,水湿停留,瘀血阻络。


系膜清化解毒汤

组成:黄柏15g 焦栀子10g 萆薢15g 独活10g 防风10g 炒苍术15g 土茯苓30g 蒲公英20g 生地黄10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清化湿热,祛风解毒。

主治: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。证系湿热毒蕴,肾失封藏。


局灶益气活血清利汤

组成:生晒参12g 炒白术15g 云茯苓15g 当归10g 炒白芍15g 川芎10g 泽兰10g益母草20g 石韦15g 玉米须30g 炙甘草6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益气活血,清热利湿。

主治: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。证系脾肾气虚,络脉瘀阻,湿热内蕴。


狼疮清解通络汤

组成:白花蛇舌草30g 蜈蚣2条(去头足) 忍冬藤30g 乌梢蛇10g 水牛角30g 鬼箭羽20g 菝葜30g 丝瓜络15g 甘草6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清热解毒,凉血通络。

主治:狼疮性肾炎活动期。证系毒热内蕴,瘀血阻络。


癜期透热汤

组成:水牛角30g 生地黄10g 玄参12g 金银花12g 连翘12g焦栀子10g 蝉蜕10g 柴胡10g甘草6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清营凉血,解毒养阴,透热转气出卫。

主治: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紫癜期。证系热入营血,伤及血络。


糖肾滋降通络汤

组成:玄参20g 生地黄15g 麦冬15g 芦根20g 天花粉10g 知母10g 赤芍15g 丹参15g水蛭6g 红景天15g绞股蓝15g葛根15g甘草5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滋阴清热,活血通络。

主治:糖尿病肾病。证系阴虚燥热,血瘀络阻。


痛风清化解通汤

组成:萆薢20g 威灵仙20g络石藤20g 忍冬藤30g  炒僵蚕10g 制乳香10g 土茯苓30g浙贝母15g炒大黄10g甘草6g

用法:水煎服。

功效:祛风除湿,清热化瘀,通络通腑。

主治:痛风性肾病急性发作期。证系风湿热毒,痹阻络脉。

(本文刊发于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官方公众号:【名医名家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培旭:深研中医,济世慧生

医院简介 | 资料下载 | 健康讲座 | 院容院貌 | 联系我们 

主办单位: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(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)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城北路7号 邮编:450004

联系电话:0371-66322590 Email:hnitcm@163.com

豫ICP备18040360号 技术支持:维康软件